当前位置:首页 > 资讯 > > 正文

徐家汇书院译名改不改?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这样说 天天看点

来源:澎湃新闻    时间:2023-04-21 09:20:44

近日,围绕“徐家汇书院”的译名标准问题,在各大网络媒体上引起热议。一种意见认为,徐家汇书院译名“ZIKAWEI”应当改为汉语拼音“XUJIAHUI”。对此,政协头条采访了部分上海市政协委员和相关领域专家学者,他们表示:“ZIKAWEI”基于传统沪语发音而来,从延续和保存方言文化的角度来说,无需改变。4月初,某视频网站up主上传了一段视频,声称他就“徐家汇书院英文译名争议”问题,与有关部门进行了电话交流。在电话中该UP主提出建议:应把徐家汇书院的译名“ZIKAWEI”改为汉语拼音“XUJIAHUI”,随后他陈述了自己的理由。该视频录音曝光后,立刻引起网友热烈讨论。

4月19日,上海市政协常委陈海波专程走访了徐家汇书院,围绕“文化产业保护”进行实地调研。自去年底作为全媒体时代复合型图书馆全新开放以来,徐家汇书院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。陈海波注意到,网友的讨论热点集中于视频UP主提到的一些方言学术语概念,媒体的报道则聚焦英文译名“ZIKAWEI”的由来和方言存续。“这样的讨论是有益的,可以引起大众对方言文化的关注。”陈海波说。

视频UP主提出:沪语中存在“尖音”现象是受昆曲等传统戏剧影响。对此,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陈忠敏表示,沪语中的“尖音”并非独有,更不是受传统曲艺影响产生的发音。“任何戏曲艺术都是基于‘活的语言’,与其说是传统戏剧影响方言,不如说是方言影响了传统戏剧。”陈忠敏介绍说,“尖音”是一种舌尖音,“ZIKAWEI”即是对“徐家汇”沪语舌尖发音的记录。“尖音”由来已久,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古代韵书就记载了汉语的“尖音”现象,在今天的吴语、粤语、客家话等汉语方言中,“尖音”仍然普遍存在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作为滑稽戏表演艺术从业者,上海市黄浦区政协委员、著名青年滑稽演员陈靓对“尖音”并不陌生,他表示,尽管新派沪语早已“尖团合流”(尖音变团音,舌尖音舌面化),以“徐家汇”三字发音为例,许多年轻人的沪语发音不再是“ZIKAWEI”,甚至受到普通话的发音影响变成了“XUKAWEI”。但以“ZIKAWEI”为代表的一批译名,仍然真实记录和保存了传统沪语的发音方式。

“‘ZIKAWEI’是正宗上海本土方言,这一点毋庸置疑。”陈忠敏表示,“ZIKAWEI”作为徐家汇的英译名由来已久,在百余年前汉语拼音尚未诞生的年代,一些欧洲人来到徐家汇,用拉丁文字母记录下沪语“徐家汇”的发音,即为今天的“ZIKAWEI”。类似的例子,还散见于众多记录着上海本土人名、地名的文献和历史建筑标识中。

采访中,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一致认为,代表“尖音”的“ZIKAWEI”和代表“团音”的“XUJIAHUI”,是沪语在不同时期呈现出的不同读音方式。“ZIKAWEI”基于传统沪语发音而来,从延续和保存方言文化的角度来说,无需改变。“保护方言就是尊重历史,在文化自信这条路上,我们想要走得更远更好,一定不能忘了自己从哪里来。”陈靓说。

“传承和保护地方方言,就是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。”陈海波和陈靓均表示,由这项热点问题引发的相关思考,帮助他们在沪语的传承和保护方面有了新的认识,下一步,他们将围绕这些问题撰写相关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,呼吁全社会关注沪语和保护方言文化。

原创 政协头条

作者:政协头条记者 林海(本文图片由陈海波 摄)

原标题:《徐家汇书院译名改不改?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这样说》

阅读原文

(本文来自澎湃新闻,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“澎湃新闻”APP)

关键词:

精心推荐

X 关闭

X 关闭